kaiyun开云(焦点访谈):人脸信息与人体的其他生物特征,如指纹、虹膜等与生俱来,具有唯一性。这些关键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被不法利用,容易造成较大的风险和危害。近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公安部联合公布的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》正式实施kaiyun开云,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综合性规章。那么kaiyun开云,人脸识别技术的适用边界在哪里?什么地方能用人脸识别技术,什么地方不能用?管理办法实施后,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?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何波:“首先,需要具备安装的必要性,而且这个必要性必须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须的,比较典型的是在火车站或者是安检的一些地方;第二个必要性是必须依法划定采集范围,不能超范围去采集;第三个要设置明显的标识,比如在人脸识别的采集区域里面,需要有个标语也好,标牌也好,这样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,让大家知道我是处在被采集人脸信息的状态下面。”
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庭:“在不同应用场景当中,应该采用不同的采集的等级。像最基础的只采集5个点,深度一点到68个点,高阶一点到106个点。从使用场景上,比如只是一个门禁的识别kaiyun开云,不应该采集过深的数据;但是像金融、银行的转账人脸识别需要更加精准识别是你本人kaiyun开云,可能采集的点会多一些。”
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和终身性,一旦泄露kaiyun开云,无法像密码那样更改。对此,我们应该强化人脸信息安全保护意识,对一些公共场所、手机应用提出的人脸信息采集保持谨慎态度。值得注意的是,关于人脸识别的授权,也有了更加人性化的保护原则。比如,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,个人有权撤回同意,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。相信随着法制的进步和完善,人脸识别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的治理和纠偏,真正让科技进步造福大众。